新产业催生新职业村民练就割菠菜本领化身菠客闯南北
走在高青县花沟镇三利村,空气中开始有了玉米的清香。8月19日,村党支部书记王文算起日子:“再过十几天,村里的玉米就熟了!”
让王文激动的,不只是“玉米快熟了”,而是以玉米收获为时间节点,直到春节,三利村都会处于“人丁兴旺”的热闹状态——外出务工的200多名本村人会回来,还有数百名外村人来这务工。
“收玉米,种菠菜,再收,再种……”王文说,丰收让人忙,更让人乐,而“忙与乐”的起因,是村庄探索的“西瓜+早春玉米+两茬菠菜”轮作的“四种四收”农业发展模式。
三利村共有1448人,土地仅2154亩,土地很珍贵,但对三利村村民来说,像一块“鸡肋”——占用时间,还创造不了多少效益。
王文介绍,三四年前,村民们“坐不住了”,开始尝试在农业种植结构上“精打细算”,科学安排农作物种植茬口——2月至5月底种植西瓜;6月初至9月种植玉米;10月初至12月底种植两茬耐寒高产菠菜。
该种植模式一经推广,村民们就尝到了“甜头”。种植户张君介绍,土地亩均年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约是以前的10倍。
在可观收入的带动下,目前,三利村采取“四收四种”种植模式的农户占全村总户数的93%以上,900多个大棚在三四年内“拔地而起”。
变成“职业农民”的三利村村民,拥有了一身割菠菜的“武艺”。很快,不甘心止步不前的他们,敏锐地发现了另一增收机遇,在三利村,一种新兴职业正悄然兴起。
“2月份出去给别人割菠菜,先到云南,然后是甘肃、山西、内蒙古,9月底割完,回家休息两天,再种自己家的地。”村民郑学美形象地将这份工作称为“菠客”,割一斤菠菜1.2元,每天,做“菠客”可以给眼明手快的她带来三四百元的收入。
“我们村每年出去割菠菜的200多人,几乎全是妇女。”王文说,一般是女性外出割菠菜,家里留一个男劳力负责管理西瓜和玉米。“西瓜、玉米都是机械化种植管理,销售更不用愁了,全国各地的客商来村里收!”在王文心里,合作社实行的“六统一”管理模式和西瓜品牌的逐渐打响,为这种一家一户的默契“增收”配合提供了可能。
等玉米成熟了,郑学美就要从内蒙古回家,和丈夫张涛一起,收售玉米,再专心种好家里的菠菜。“一年四季,我们村找不到一个‘闲人’。”王文笑道。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周桐 见习记者 李兆兴 通讯员 王克军 张玉栋 曲增辉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