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代养半年,本能赚150万却亏70万,啥情况?代养生猪有哪些坑

最近十几年的时间,随着温氏股份在养猪行业中的成功,国内除了牧原外的养殖集团纷纷开启了“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如果运转正常对于集团和养猪户可以说是双赢的。

1、集团,借助养户的猪场硬件设施和养户的人力资源,可以大大减少集团在猪场等硬件实施方面的投入,进而实现用更少的钱养更多的猪的目标,集团猪场养殖量快速扩张。

2、养户,因为“公司+农户”的代养模式,养户仅需提供猪场硬件设施,人工等成本,仔猪和饲料由公司承担,资金投入减少。加上猪场发病死亡的风险是集团同养户一起承担的,就能将养殖风险控制在更小的范围内。

加上代养模式可以让集团带动农民致富,自然也得到了各地政府的支持,借助这波红利各集团疯狂扩张。2019年下半年到2021年上半年共接近两年的时间内,集团疯狂扩张的同时也赚得盆满钵满。

在养猪赚钱的时候是皆大欢喜,集团有利可图,养殖户也能分得不俗的利润。但一旦猪价跌至成本线以下,这种模式的劣势就体现了出来。看似稳赚不赔的养户很有可能在集团的操纵下损失巨大。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山东潍坊的一名姓的嵇养户在同山东某大畜禽公司合作时,公司原本答应养户一头给结算320元的代养费,而且超出标准重量后还会获得一定的奖励。可等到猪卖了,结算的结果一出,嵇先生直接傻眼了。按照一头结算320元,嵇先生能赚150万元左右,可某大公司最终仅答应一头支付80元的代养费。嵇先生在近8个月的代养期中,工人的工资、取暖费、污水处理费、水电费等费用共计投资100多万元,而结算仅有35.3万元,也就是说给集团猪场养了半年的猪最终嵇先生却要亏70万元。

某大公司给出的结算理由是,嵇先生养的这批带养猪死亡率达到了26%,而公司内部的规定是生猪成活率低于85%时,某大公司就将直接接管该批次生猪的养殖管理,由猪场仅继续提供水电等硬件设施,不再参与养殖,同时公司支付养户80元/头的管理费。

对于这件事,我们无法评判谁对谁错,毕竟养户和某大集团都有自己的理由,但是生猪代养确实有一些坑。

其一、集团先唱高调,最后不履行口头承诺。一些集团化猪场负责代养的人员为了拉拢养户,常会给出一些口头上的承诺,可等到最后要兑现的时候因为集团内部没有相关规定,加上口头承诺没有体现在合同上,最后养户只能吃哑巴亏,没处说理。

其二、“逼迫”养殖户签订不平等的合同。虽说多数合同对乙方和甲方不可能都公平,但是很多集团同养户签订的代养合同都是倾向于集团的。比如嵇先生同某大公司签订的代养合同中规定猪群的出栏时间为8月24日,可后面还有一条规定出栏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结果某大公司将猪一直压栏到10月19日。可多出来的这么多天,某大公司并没有给予养户更多的代养费。

其三、生猪代养费结算数据不清晰,代养费的结算公式完全掌控在集团手中,养户看到的只能是最终的数据,其中的条条框框养户多数都是一头雾水,在雾水中养户就有可能被集团算计进去。

其四、仔猪质量无法把控。代养猪的仔猪是由集团提供的,对于仔猪的质量养户是无法把控的。同样是嵇先生和某大公司这件事情,根据报道,某大公司向嵇先生的猪场中投放了4425头仔猪,最终出栏了3254头,死亡率超过26%,但死亡的70%是在仔猪3-10周内死亡的,这种情况的死亡同仔猪质量不达标有一定的关系。

其五、养殖合同无法兑现,虽然某大公司的养殖合同中规定出栏标准是114头公斤/头,每增重1公斤给予每头生猪增加2元报酬,可最终集团却以猪群成活率超过15%为由仅支付80元/头的代养费。

虽然说“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表面看起来是双赢,但实际上多数时候养户都处于劣势,这里也提醒养殖合同猪的猪友们,在签订代养合同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同时选择那些口碑比较好的集团进行合作,如此才有可能让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