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三秦:陕西铜川市 赏不够的耀瓷韵,道不尽的小镇情 煤城变美城
八百里秦川,沉淀着历史的梦,多彩陕西,古韵沉酿。请您来陕西做客。
这里曾经是贫困落后的山区,如今成了红色旅游名片;还记得那破旧不堪的瓦房和书桌吗?如今已经焕然一新变成整洁明亮的电子教学课堂;那远去往昔的荒无人烟,如今高楼林立。溪山胜境、铜川体育场、书画公园、工人文化宫等一个个新地标的出现,映射出铜川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铜川在沧桑巨变中昂扬向前、砥砺奋进的时代面貌。看看昔日的煤城如何变成美城!
铜川是中国北方刻花青瓷——耀州瓷的发祥地,烧制历史长达1300多年,至今炉火不熄。弘扬千年瓷都文明,传承创新陶瓷文化,做大做强陶瓷产业,将资源禀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新时代赋予铜川的历史使命。
铜川,陕西省辖地级市,地处西北地区东部、陕西中部、关中盆地和陕北高原的接交地带,与延安、渭南、咸阳3个地市毗邻;属温带季风气候,全市总面积3882平方千米 ,下辖3区1县。
铜川地处鄂尔多斯台地与渭河断陷盆地的过渡地带,属黄土高原的残原区,横跨两个地质构造单元。地貌复杂多样,山、川、原、梁、峁、台塬、沟谷、河川均有分布,境内山峦纵横,峡谷相间,台塬广布,梁峁交错,平均坡度16.7°,其中3°以下面积318.6平方千米,3°~8°面积565.7平方千米,8°~15°面积883.9平方千米,15°~25°面积1280.4平方千米,25°以上面积832.5平方千米。
铜川交通便利,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往人文初祖黄帝陵及革命圣地延安的必经之地,咸铜、梅七两条支线铁路与陇海大动脉相连。
位置境域
铜川市位居陕西中心,陕北黄土高原的南缘,东经108°35′20"—109°29′04",北纬34°48′16″—35°35′16″。东和东南与渭南地区的白水县、蒲城县、富平县接壤,西和南与咸阳地区的旬邑县、淳化县、三原县毗连,北和西北与延安地区的洛川县、黄陵县相邻。东西最宽为80.97千米,南北最长为84.025千米。区划总面积3882平方千米 ,占全省总面积的1.9%。
地形地貌
铜川地貌结构比较复杂,山、原、梁、峁、沟谷、河川均有分布。境内山峦纵横,峪谷相间,台原广布,梁峁交错,形成一个不规则的网状结构。最高点位于市辖区北部、宜君县境内的庙山,海拔1734.2米;最低点位于耀县楼村乡张家坪的赵氏河谷地,海拔536米。全市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地势。
地质
在大地构造上,铜川属于中朝准地台(一级构造单元)上的鄂尔多斯台向斜(二级构造单元)东南缘渭北隆起带(三级构造单元)。近东西向的渭河地堑切割了鄂尔多斯台向斜与“秦岭地轴”(二级构造单元)之间的固有联系,使铜川地区形成具有地台与断陷构造过渡性质的叠瓦式断块和南升北降的断阶;在地貌上形成南部、西部低山与该区的残原梁峁。
铜川既有鄂尔多斯台向斜南移和“秦岭地轴”南北向侧压,又有渭河地堑张力影响,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构造形迹方向纷纭。其基本构造格架是:以东西向(280—300°)和南北向(10—30°)构造带为主体,将铜川分为大小不等的块状镶嵌而成的断块式构造。由于块体深层的构造差异和物质组成及各块区边界条件的不同,在演变的地应力场作用下,形成了多方向性的构造带,其规模不一,序次不同。
气候
铜川年平均气温为8.9℃—12.3℃,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极端最高温度出现于南部台原区,为39.7℃(1972年6月11日);极端最低温度出现于西北部山区,为-21℃(1956年1月7日)。山区气温随地势升高而递减:地势每升高100米,平均气温下降0.59℃。铜川气温的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季升温较快,秋季降温迅速,气温日较差大,昼夜温差大。
铜川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0℃的时期为喜凉作物生长季节,积温3546.4℃—4613.9℃;大于或等于10℃的时期为喜温作物生长期,积温为2814.6℃—4013.2℃;大于或等于20℃的时期为作物迅速积累干物质的时期,积温为620℃—2474.6℃。在地区分布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南北相差悬殊。年内分布不匀,年际波动较大,等于或大于0℃的积温年较差在557.2℃—604.4℃之间。大于或等于0℃的积温84%集中于4—9月;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90%集中于5—9月。
水文
铜川山高沟深,河流均是源头或上游,其特点是流程短,水量少,水位低,比降大,易涨落,能利用者甚微。主要分为两大水系:石川河水系、洛河水系。石川河水系主要由漆、沮二水组成,市内流域面积2240.8平方千米。石川河水系中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67条,主要河流有漆河、沮河、赵氏河、浊峪河、清峪河、赵老峪河等。洛河为铜川东北部的界河,境内流程35千米,流域面积1648.8平方千米。洛河水系中流域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78条,主要河流有白水河、清河、五里镇河、雷塬河等。
名优特产
耀州雪花糖
耀州雪花糖是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的特产。耀州雪花糖,俗称“渣子糖”,香甜酥脆,风味独特,兼有健胃润肠、止咳化痰之食疗功效。耀州雪花糖,俗称“渣子糖”,是耀州的传统特产。
耀县辣椒
耀县辣椒,是被称为辣椒之王的秦椒中的上品,具有身条细长、颜泽艳红、肉厚味美等特点。
咸汤面
咸汤面为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的汉族风味小吃。分为油面和碱面两种,油面是水面出锅后拌上油晾凉后吃,碱面是热面。咸汤面经济实惠,食用方便,人们喜作早餐。咸汤面的口感为咸辣出头,筋韧爽口。面的配菜丰富,碗内生姜黄、油辣红、葱韭绿、豆腐白,色鲜味香。当地人清早食用一碗,日久则有暖胃活血的功效。
铜川大刀面
铜川大刀面是陕西铜川的小吃,主料是猪肉,面粉。工艺采用熬煮氽炖烩焖等方法。面条筋道,细长光绵,香味浓郁,制法精堪。
铜川大樱桃
铜川大樱桃:铜川地处黄土高原的南缘,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这造就了铜川大樱桃含糖量高,富含蛋白质、钙、磷、铁等多种维生素和营养物质,其中,铁的含量尤为突出等特点。2010年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铜川市“中国优质甜樱桃之都”称号。2013年“铜川大樱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核准注册。 2015年“铜川大樱桃”荣获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
2019年11月15日,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铜川北关饸饹
铜川北关饸饹是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北关的一种有名小吃,其历史久远,源于唐代,盛行于清末民初,颇受人们喜爱。
陕西苹果
陕西苹果,陕西省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陕西苹果是全球知名品牌,被誉为国礼,产量品质居中国第一。陕西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是全球集中连片种植苹果最大区域。
陕西苹果生长在海拔高、光照足、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的渭北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陕西苹果“色泽艳丽、角质层厚、果肉香脆、酸甜适度、耐贮运”的品质特征。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生产和消费规模均占全球50%以上,其中西北干旱区苹果栽培面积占全国三分之二,陕西是中国苹果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省份。
国际园艺学会主席罗狄克·德鲁说,陕西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陕西苹果产量约占中国的四分之一和世界的七分之一。” 2003年09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陕西苹果”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耀州瓷
耀州瓷,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南有龙泉瓷、北有耀州瓷”由来已久。耀州瓷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因产地在宋代辖于耀州,故名耀州瓷,或名耀瓷,属六大窑系。青瓷胎薄质坚,釉面光洁匀净,色泽青幽,呈半透明状,十分淡雅。
耀州瓷出产于西安以北一百多千米的铜川。窑址以黄堡为中心,其范围包括上店、立地坡、玉华、陈炉及耀县塔坡一带。耀州瓷创烧于唐代,五代成熟,宋代鼎盛,元、明、清延续,有1300多年的烧造史。据古书记载,在它最辉煌的时候,漆河两岸陶坊密集,史称“十里陶坊”,每当夜幕降临,炉火星星点点,彻夜不灭,成为一道壮丽的景观,“漆河不夜”也被誉为耀州七景之一 [8-10] 。耀州窑的盛名在宋代时达到顶峰,曾被列为贡品,止于明代中期,有八百多年的连续烧造史。耀州窑博物馆是中国规模最大,集遗址遗迹展示、文物标本陈列、模拟古代制瓷工艺演示三位一体的古陶瓷遗址专题博物馆。
2010年09月0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耀州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宜君玉米
宜君玉米,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宜君玉米,民国初期在宜君县就有种植。宜君玉米棒形美观;轴芯较细;玉米籽粒深长,外表金黄鲜艳,有光泽;颗粒饱满紧实、角质层比例高,千粒重大于350克;玉米面质地细腻;玉米糁熬煮油性大,粘度好,味香甜。同时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2015年7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宜君玉米”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耀州黄芩
耀州黄芩,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耀州,为药王孙思邈故里。耀州黄芩是历经1300多年选优淘劣育出的优良当地品种,俗称耀芩。耀州黄芩生产区域位于关中平原与渭北高原接壤地带,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生产出的耀州黄芩条长、质硬而脆、易折断、茬黄色、中心红棕色。
2015年7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耀州黄芩”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宜君核桃
宜君核桃,陕西省宜君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宜君核桃个大、皮薄、仁饱,横径≥26.0毫米,平均果重≥8.0克,出仁率≥40.0%,粗脂肪含量≥60.0%,蛋白质含量≥12.0%。2013年12月1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宜君核桃”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风景名胜
照金香山
香山,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西北45公里的庙湾镇瑶玉村(瑶峪村)西面,重峦叠嶂,河谷纵横,地质地貌景观独特,森林覆盖率达到85%以上,是保存完好的天然次森林区。山上佛教建筑大香山寺苻秦时建寺。传为妙庄王三女妙善公主修行之地。因妙善舍手眼医父王疾病而被敕封为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尊为香山主神,香山遂成为佛教名山。故香山以菩萨灵异而遐迩知名。历代朝山香客云集,不仅来自国内,还来自东南亚一些国家和港澳地区。是中国“八大佛教名山”之一和著名的佛教圣地,为中国唯一的观音坐化地和肉身供奉地。
1986年,被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和照金革命根据地一起成立香山-照金省级风景名胜区,2014年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耀县香山寺
耀县香山寺位于铜川市耀州区45公里的庙湾镇姚峪村西北侧。从姚峪村登香山顶端约2.5公里。香山现已开辟为森林公园。
香山三峰突兀,依次排列,形似一座笔架,横贯天空,故又名三石山。山石为砂砾岩,内镶河卵石,平均海拔1415米。清代《重修香山寺碑记》赞曰:“三峰耸翠,巍焕射入云间;碧色秀气,隐若寓于群芳。”
药王山
药王山,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城东1.5公里处,本名五台山,因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药王”而得名。山区山岭奇瑰、森林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历代修建的宫观庙宇,使药王山成为著名的医宗圣地。
药王山石刻遍布全山,丰富多彩。是中国保存北朝和隋唐造像碑最多的地方。1961年公布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18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 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家、书法家及诗人于右任、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曾来到药王庙,对药王山建筑、石刻艺术给予肯定。
药王故里
药王山位于陕西省铜川耀县城东1.5公里处,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陕西省风景名胜区。因隋唐医药学家孙思邈行医隐居地而得名。历史悠久,自然景观独特,文物荟萃,内涵极为丰富。
药王故里位于铜川耀州区孙原村 [1] ,距城区5公里,毗邻药王山。药王故里是“药王”孙思邈的诞生地,有药王诞生地、药王幼读遗址、药王祠、药王墓等景点。
大殿内外雕梁画栋,绘有“药王诊龙”和“伏虎”等各种传说故事及风光壁画等。药王墓景区有影碑、石狮子、仙茔碑及碑楼、药王墓、药王父母亲合葬墓、杏林、民安宫寻根谒祖碑、中日友好树等八个景点。
福地湖
福地湖景区属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植被覆盖率达96%以上,四季分明,光热适中,景区内还存有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有河东新石器遗址、榆舍仰韶文化遗址和榆舍戏楼,还有佛道同龛石窟——福地石窟和牛家庄石窟。
玉华宫
玉华宫风景名胜区位于陕西铜川市西北郊玉华镇(原焦坪煤矿),距铜川市市区约70公里,北距人文初祖黄帝陵55公里,南距古城西安120公里,属陕甘交界的子午岭南端的乔山山系,海拔1671米,年平均气温8.4℃,总面积2482公顷,森林覆盖率95.6%。
玉华宫景区内有郭玉沟、珊瑚谷洞天福地,有玉华湖、七叶湖风光无限,有丝路玄奘纪念馆、六小龄童艺术馆文化璀璨。阳春,山花烂漫,美不胜收;盛夏,溪回松风,旷然神怡;金秋,色彩斑斓,壮美如画;隆冬,银装素裹,冰雪梦幻。可谓是“瑶琳福地,景象万千,人杰地灵,源远流长” .
景区已成为以林海为背景,以绿色为基调,以唐文化为核心,以四季不同风光和特色旅游活动为主题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 、 [3] 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运动营地。
薛家寨
薛家寨革命旧址是薛家寨保卫战的战斗遗址,中国工农红军曾在此驻留。其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政府东约5公里的田玉村秀房沟。传说薛刚反唐时曾屯兵于此,因以得名。
这里处于桥山山脉南端,海拔1600多米(其中箭穿崖最高),这里重峦叠嶂,密林如海,中心地带壁立千仞,地势十分险峻。山寨形似葫芦,东南西三面为悬崖绝壁,山坡灌木丛生,仰视不见寨形,细看仅见草丛小道。整座山寨走势雄奇,军事上易守难攻。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 ,占地10余亩,建筑面积508平方米,纪念馆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是社会科学类历史遗址专题纪念馆。
2004年4月,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建成后即对外开放,馆内藏品来源有征集、捐赠等;馆内藏品类别有文件、生活用品、革命文物、武器等;截至2019年末,馆内藏品数量达571件/套。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陕西省廉政教育基地,成为爱国主义和党风廉政教育的主阵地。
金锁关 (铜川市同名关隘)
金锁关地处陕北高原与关中平原的过渡地带,自古是咸榆道上一处咽喉、关塞要地。周围三山雄峙,北面女回山,东曰马栏山,西曰仲家山,柳林河与漆水河在女回山下交汇南流而去,俗称“三关口”,是古代兵家的必争之地,享有“雄关天堑,鹰鹞难飞”之称誉。
耀州窑遗址
耀州窑遗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新宜南路25号。1988年1月13日,耀州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建起一座保护大厅,并筹建耀州窑博物馆。
耀州窑博物馆
耀州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古耀州窑遗址“十里窑场”之上,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4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陈列展览面积4800平方米,属社会科学类考古遗址专题博物馆。
1994年5月23日,耀州窑博物馆主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主要陈列有《耀州窑唐宋遗址保护厅》《耀州窑史陈列》《馆藏明清瓷器展》等。 截至2019年末,藏品共计1279件。
耀州文庙
耀州文庙,始建于北宋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位于古耀州城中轴线北端(今铜川市耀州区学古巷),文庙古建筑群占地近10亩,由南向北依次为棂星门、戟门、东西耳房、东西庑和大成殿,融汇了宋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建筑特点,是一部浓缩的古代建筑史,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科学研究价值。1957年5月31日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铜川市牡丹园
铜川牡丹园通常4月牡丹开放时开园供游客游览赏花,并同时举办为期1个月的牡丹旅游节,期间有赏牡丹、品小吃、看秦腔等一系列文化、休闲、娱乐活动。
铜川牡丹园位于铜川市新区长虹南路中段,2004年成园对公众开放,现已形成各类牡丹花百余种、10万余株的规模,成为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较大的牡丹繁殖和观赏基地。 铜川牡丹园的牡丹花有八型:单瓣重瓣型、扁球圆球型、荷花葵花型、玫瑰绣球型。彩有八色,红黄兰白、黑绿紫粉。名贵品种有姚黄、魏紫、银红巧对、雁落粉荷、御衣黄、大金粉、白莲香、大叶黄、菱花湛露、瑶池春、葛中紫、秦红、红霞迎日、赛贵妃、首紫红等。另有芍药、月季6万余株。每逢春季盛开,满园争奇斗艳。
姜女祠
铜川姜女祠位于郊区金山山麓,距铜川古城约1.5公里。这里交通便捷,环境幽雅,兼有神奇、悲壮的姜女传说,使其蒙上了几分神秘色彩。据《陕西通志》、《大名一统志》、《郡国志》以及山海关孟姜女庙刻记载“孟姜女是陕西同官(今铜川郊区)”人。
照金牧场
照金牧场是照金的生态休闲游憩区,气候地貌等与中欧的天然牧场相近。牧场以雄浑连绵的丹霞山峰为背景,四季景致各异,内含天然密林、小型湿地以及滑草场、靶场、山地自行车道、露营区、烧烤区等游乐设施,是游客体验欧式风情的度假胜地。
半人高的乳白色栅栏将大片的绿色草地围了起来,远远看起来就像是邻家小院,那么温馨,那么亲切。碎石子铺成的小路从牧场脚下一直蜿蜒到山顶,将大片的草地分割开来。路的两边长着蒲公英和雏菊,行人走过,带起一阵微风,它们便对你点头致意。牧场脚下种着大片的荞麦,开在荞麦秆顶端的小花,五片白色的花瓣将黄色的花蕊包裹在中央,十来朵开成一簇,煞是可爱。点点的小花像是牧场中的星星,微风拂过,星光闪闪。这就是铜川照金美景,让人找到最原始的快乐。
锦阳湖
锦阳湖位于陕西耀县境内,是我省的“省级旅游风景区”和“国家水利风景区”锦阳湖水域6千亩,湖岸延绵10多公里,与铜川境内的药王山、玉华宫等风景名胜古迹融为了秦北一条旅游热线,被誉为渭北旱塬上一颗璀璨明珠。
陈炉古镇
陈炉古镇位于陕西省铜川市东南15公里处,属铜川市印台区所辖。
陈炉镇位于铜川市东南15公里处,因“陶炉陈列”而得名,又因陶瓷而兴盛1400余载,成为明代以来西北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有“东方古瓷镇”之美誉。
陈炉镇是北宋名窑耀州窑的直接承袭地,继承了它的生产工艺,创造了民间陶瓷产品的新天地,形成了包括周围立地坡,上店等村镇的又一庞大的瓷业基地,明代设镇,陶业发达,以“炉山不夜”美誉列古同官八景之一。尔后,烟火不绝,绵延至今。是国内和世界上难能一见的规模最大的古陶瓷窑场。在此可以看到明清以来原始的制陶场景。山中取料,手挖车推;泥池陈列,明亮如镜;手工作坯,转轮就制;马蹄窑烧成,几无改进。制陶场区瓷瓦堆积如山,满山遍野,俯拾皆是。展览馆藏品丰富充盈,收集了历代的陶瓷精品,集中展示。匠工居处,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红砖砌就,宽敞清洁;盆罐垒墙,瓷片铺路,古朴别致。镇区四堡高耸,遗迹犹存。地高气爽,更是夏日纳凉的好去处。
云梦山
云梦山,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云梦乡以北15公里,北距宜君县城30公里,南距铜川33公里,主峰海拔1535米,属桥山山脉子午岭余脉,焦坪雁门山岭高峰之一。 东接雁门,西绕漆水,峰高千仞,林木苍翠。主峰南侧壁立千仞,如刀劈斧削。石崖上有两排石窟。洞中有鬼谷子(王禅)及弟子孙膑、庞涓塑像。相传战国时,诸侯争霸,王禅及弟子为避战乱,隐居于此地。为了纪念他们,当地人纷纷施金捐银,在悬崖下修大殿一座。云梦山山高势险,每年夏季云蒸雾绕,自然风光和道教文化和谐共处。
云梦山位于宜君县云梦乡以北15公里,北距宜君县城30公里,南距铜川33公里,主峰海拔1535米,属桥山山脉子午岭余脉,焦坪雁门山岭高峰之一。 [1] 东接雁门,西绕漆水,峰高千仞,林木苍翠。主峰南侧壁立千仞,如刀劈斧削。石崖上有两排石窟。洞中有鬼谷子(王禅)及弟子孙膑、宠涓塑像。相传战国时,诸侯争霸,王禅及弟子为避战乱,隐居于此地。为了纪念他们,当地人纷纷施金捐银,在悬崖下修大殿一座。云梦山山高势险,每年夏季云蒸雾绕,身在其中,不知所居。有如梦幻之感觉,游客在此可领略大自然的瑰丽和道教文化的魅力。
重兴寺塔
重兴寺塔,又名宋塔、铜川塔,位于印台区北关重兴寺遗址,今印台区文化馆处。重兴寺塔建于北宋年间,为多层密檐式建筑,青砖仿木结构,平面六边形。塔高七层,高约16米。塔身雕刻富丽,塔顶有铁刹,由仰覆莲座、覆钵、相轮和宝珠组成。
神德寺塔
神德寺塔建于宋代,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城北步寿原下的半坡上,为砖塔仿木楼阁式结构,通高35米,底围25.04米,内径2.9米,八面八棱九级,斗拱挑角,密檐环围,凋刻精美,建筑风格雄浑庄严,观赏价值极高。
祋祤宫遗址
祋祤宫遗址,位于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西独冢村,遗址东西约2500米,南北约3000米,东临浊浴河,西临清浴河,地表留存大量的绳纹板瓦、绳纹筒瓦、空心砖、回纹方砖等建筑材料残片。
祋祤宫遗址,村西有夯土台,高4米,南北长52米,东西宽12米。夯土层厚5~11厘米不等。村民在耕作时曾发现瓦当残片。祋祤宫遗址,在东独冢村北耕地地表还留存有巨型石雕两座 。2013年,祋祤宫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延昌寺塔
延昌寺塔为宋建古塔,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西南7-8公里处的延昌寺遗址内。延昌寺得名于北魏孝文帝的女儿延昌公主,因其在该寺院修行并在此手塑万佛而得名。
延昌寺曾存多间佛殿,但如今遗址仅存宋建古塔一座,因该塔建于延昌寺内,故名延昌寺塔。 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序列。
宜君石窟群
宜君县现存北朝至隋唐时期的石窟寺及石刻13处,2013年“宜君石窟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现有淌泥河摩崖造像、福地石窟、牛家庄石窟等,福地佛道同龛石窟享誉中外。石窟雕刻内容涉及佛教、道教、音乐、体育、游乐、服饰等,对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有重要的价值。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