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尿道结石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牛尿道结石症, 又名“砂石淋”,是牛的一种常见病,公牛因其尿道长而又有一个“S”形弯曲,故易发生尿道结石。其结石多数是由碳酸钙、尿酸盐、硅酸盐、磷酸盐等结晶所组成。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喂养单一的并未经除毒处理的棉籽饼等所引起。寒冬季节青绿饲料及维生素缺乏,影响机体代谢 也是促使发病的原因之一。小公牛发病率比例很高,所以又常叫“小牛尿道结石”。此病曾被认为是不治之症,死亡率很高。


 

尿结石发病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维生素A,钙磷比例失调,使矿物质在膀肮或肾脏内沉淀,结成小石块。维生素A的功能之一是维持体内呼吸、消化、泌尿生殖以及眼的健康,如果缺乏,表皮细胞就会角质化、降低抵抗力,泌尿道表皮细胞受损自然会影响尿的分泌与排出,角质细抱脱落又会形成结石的矿物质沉淀的核心,表皮受损也可能引起炎症使本来溶于尿中矿物盐沉淀下来。

   

牛发生尿道结石,初期病牛表现不安,有疝痛症状,后肢踢腹,尾根摇摆,肢向两侧伸开,频频排尿,但排尿困难,有时只能排出几滴尿,或尿液中混有血液,或作排尿姿势而完全没有尿液排出(即尿闭)。严重病例在后期往往引起膀胱破裂,病牛精神沉郁,体温降低,口流清涎,肌肉震颤,呼吸深而慢,脉搏弱而快,全身皮下水肿,并发生尿毒症状,若不及时施术抢救,常于4~5天内死亡。

 

预防方法

 

1、严格控制饲粮钙:磷比为2:1,绝不允许日粮中磷的含量比钙含量高。

 

2、提高饲粮中食盐含量至1%~4%,以促使育肥牛多喝水和多排尿;

 

3、在饲粮中加入2%氯化铵,使日粮呈酸性,以防尿液中形成磷酸盐沉淀。

 

4、饲粮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必须平衡,特别是维生素A的添加。

 

治疗方法

 

对本病的治疗,单纯用药物治疗一般无效,唯采用内外科结合排除结石可望治愈。其方法是:

 

1、尿道疏通疗法

 

适用于泥砂型结石的排除。术时先将病牛横卧保定,两前肢和下侧后肢捆在一起,上侧后肢向前转位,以充分暴露术部,然后清洗包皮,用创巾钳夹住阴茎包皮内壁,由外向内逐步翻卷;暴露龟头(如遇年龄很小的公牛,龟 头翻不过来,可在包皮后面6厘米左右处切口,直接暴露出龟头。然后再用纱布包住龟头慢慢向外牵拉,直至把阴茎拉直,然后将消毒的尼龙塑料导管或绢丝导尿管(直径2~3毫米)轻轻插入尿道口,逐渐向内疏通整个尿道(疏通时动作要轻柔)或用经过消毒的人用A型或B型肺留置导管轻轻疏通尿道。一旦尿道被疏通,尿液即可喷射而出,如疏通后再次出现阻塞,可再次疏通。如出现疏通后又多次阻塞,以及尿道疏不通或膀胱已破裂时,必须采用膀胱插管留置导尿疗法。

 

2、膀胱插管留置疗法

 

先将牛卧倒固定。手术部位在耻骨前缘,阴茎侧面。局部剃毛,消毒,进行局部浸润麻醉,然后由腹部两乳头之间向前(脐部)作长15厘米左右与阴茎平行的皮肤切口,相继切开腹直肌和腹膜,露出膀胱(如膀胱破裂,需先修补好膀胱,冲洗腹腔),再在预先准备好插管的膀胱壁上作一袋口缝合(抽线不宜抽紧,打结或剪断)。这时用手术刀在缝合线圈内将膀胱刺一小口,立即将预先准备好的开花导尿管(规格可选择人用22~28号开花留置导尿管)插入切口,收紧缝线,打结固定导管,最后按一般腹腔手术方法,缝合腹膜,腹直肌与皮肤切口。手术后要注意创口清洁,并注射抗生素,防止感染。待尿道炎和砂石消除,尿道通畅可排尿时,再拔 出导管。

 

3、西药治疗

 

氯霉素肌肉注射,并结合静脉注射40%的乌洛托品,每次20~30毫升。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