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业的散户还能存活多久他们的未来在哪里
#农村养殖业散户还能存活多久?#
最近10年,散养户加快退出行业的趋势十分明显,并引起了不少人的焦虑,散养户还能活多久?资本会不会把散养户都吃掉?资本会不会垄断市场、控制市场?
农村散养户会一直存在,但不会被消灭
散养户过去10年快速退出,未来也会持续退出。以养猪业为例,2008年我国年出栏500头以下的散养户数量在7222万户左右。2020年散养户数量下降到2062万户,降幅达到惊人的71%。与此同时,排名前10养猪上市企业的生猪年出栏量大幅增加,2016年市场份额为3.95%,到了2021年快速增长到14.31%,明显超出行业人士的预期。
但散养户不会消失,相反会变得更有竞争力。退出的散养户基本上是养猪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的农户,整体来看,属于优胜劣汰的过程。以MSY(一头母猪一年提供的肥猪数量)为例,20年前在十一二头,但在非洲猪瘟前已经增长到十八九头。剩下的有较强竞争力的散养户在未来会是养猪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伴随着养猪业一直存在。
农村散养户的未来在哪里?
1、提升养猪水平,成为技术达人。养猪水平过关才能活下来,否则,不管是散养户还是规模养殖场,都走不远,最终必然会被市场淘汰。什么样的水平才算技术达人?以养猪业为例,在我看来,至少养肥猪的料肉比要低于2.6;养母猪的MSY要20+。
2、适度规模。养殖业已经从副业升级为产业,一年养个几头、几十头、一二百头猪,必要性不大,哪怕养殖水平再高,也赚不上什么钱,不如外出打工。当然,适度规模需要一定的资本,如果你没有这个资金,也别勉强自己,农民积攒一些家底不容易,要靠借贷在养殖领域创业,你的抗风险能力就会比较弱,很容易在市场的冲击下受伤。
3、背靠大树。也就是说要学会傍大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是主管部门鼓励的发展模式,有助于推进小农户经济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更重要的是,由于龙头企业会按照约定的标准支付代养费用,这种模式能显著增强家庭农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以上3点是根本,除此之外,农村散养户要想让自己的未来之路更宽广,需要有很好的学习能力,能积极使用新型的养殖工具,拥抱数字农业。还要有理性的市场思维,不赌行情,不能行情好时盲目扩张,行情不好就一哄而散,这样的散养户,哪怕养殖水平再高也不会有未来,很快就会被市场边缘化甚至是淘汰。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