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接连失利后续猪价真的回天无力了吗
不得不说,这两个月的猪价走势真是太意外了!
就在刚进入四季度的时候,市场对于年底的猪价走势充满了担忧,但是担忧的是受宏观经济大环境影响,年底消费将不及预期,猪价不能再破高点。而无论如何谁也不会想到,在短短的两个月后,这种担忧就变了,变成了担忧猪价会一直跌下去,养殖户根本无法保本……
要知道在九十月份,一头猪的盈利还在千元以上,虽然大家对消费回落有所预期,但也想着最多的赚多赚少的问题。谁能想到到了12月份以后,猪价一路狂跌,现在竟然跌破了成本线,现在出栏一头生猪竟然还要亏损几百元……
在这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猪价如此天翻地覆了呢?
新农观认为,在本轮猪价的意外走势中,最大的一个拖拽正是疫情。
本来大家都已经熟悉了封控对于消费的实质影响,也都预判由此对于消费增长的影响,但是随着封控的解除,消费并没有出现增长,反而是更进一步的下滑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方面是防控政策调整后,全国势必开始迎来一波感染高峰,在这种情况下,去药店的人要比去饭店和超市的人多多了。药店门前排起了长队,而饭店及超市门前比之前封控的时间还要更冷清。
另一方面,虽然今年春节返乡热情空前高涨,但是由于担忧家里尤其是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很多走亲访友以及聚餐意愿明显降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消费。
于是,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猪肉消费迟迟不振。
其次,猪价下滑,肉价却难跌,消费积极性进一步走弱。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猪价从14元/斤的位置跌至个位数,使得养殖户大跌眼镜,但是令很多人奇怪的是,市场的猪肉价格却并没有发现有明显的降幅,或者说只是微降,原先20多一斤的猪肉现在也基本还在20出头的位置上。
对于猪价和肉价我们之前说过,二者之间的传导效应并不是同步的,因为中间还要经历许多个环节,而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缓冲作用。而且这种效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在猪价上涨时,传导得要更快;而在猪价下跌时,反而传导得更慢。
所以一来二去,媒体天天喊猪价跌了,养殖户亏了,但是很多市民却发现市场上的肉价并没有便宜多少。
对于钱包缩水,又生病的民众来说,肉价没有明显便宜,自然消费的意愿就更低。猪肉消费不振,自然无法有效支撑猪价了。
第三,天公也不作美。
还记得去年的冬季先后迎来了多轮寒潮天气,不管实际上是冷冬还是暖冬,但是在大家的感觉上,去年的冬天确实很冷。而这种冷无疑对消费是利好的,增加了肉类的消费。
但今年的冬天明显与去年不同,尤其南方地区都12月了温度也没有很低,这使得腌腊不断推迟,甚至当前已经到了12月底,马上就要冬至了,腌腊也只是零星启动,并没有掀起多大的风浪。
再加上2023年春节又比较早,这意味着留给消费的时间确实不多了。在这么短促的时间里,消费对猪价能有多大帮助也被认为是希望渺茫。
第四,储备肉还要投。
屋漏又逢连阴雨,本来猪价就已经跌得一塌糊涂了,但是储备肉的投放其实并未停止。
虽然中央储备肉自从猪价退出过度上涨区间后暂停了一段时间,但是一些地方的投放却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进行。而近日发改委称,将在“两节”等重要时段加大储备肉的投放力度。这对当前本就一片惨烈的猪价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这么来看,无论是供需上还是情绪上,猪价接连失利。那么,后续猪价真的回天无力了呢?
在新农观看来,后续猪价有点凶多吉少。
一方面,接下来一直到过年将进入感染高峰,这将成为猪肉消费的最大抑制。而另一方面,别忘了之前二次育肥的大猪以及规模场在年底还要持续出栏,这使得生猪供给都有进一步增加的潜力。供给增加而消费不振,将成为阻碍猪价回暖的最大阻力。
不过,跌到这个程度猪价也可以说基本到底了,接下来对养殖户的考验就比较大了。一是心态方面的考验,防止恐慌踩踏出栏;二是择机出栏,减少亏损尽量保本。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