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中草药的采收与初加工方法
适时和合理地采收中草药,是关系到中药材品质优劣、保护和扩大药材资源的重大问题。俗话说:“春采茵陈夏成蒿,秋天采了当柴烧”,充分说明采收季节对保证药材质量的重要性。中药材的合理采制,不但与季节有密切关系,而且与药用植物种类、药用部位以及有效成分的含量的变化等也有关系。因此,合理采收不仅要考虑中药材单位面积产量,而且要了解药用条件。
一、中草药的采收
1.地下根茎和根皮类药材的采收
一般于秋末至舂初,该植物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收。因这时药用植物的营养物质蕴藏地下茎及根部,所含的有效成分也最高,如黄芪、党参、丹参、桔梗、丹皮、地骨皮等。但少数种类,如白芷、当归、川芎等,为了避免抽薹开花,不使其空心或木质化而失去药用价值,应在生长期采收地下根茎。根皮类药材的采收年限,因种类和生长习性等的不同而异,如牛膝当年栽种当年即可采收,而人参、西洋参、黄连等,则要栽培4-6年才能收获。
采收方法:一般多用挖取,然后剥下根皮。如牡丹皮、白鲜皮、五加皮、桑白皮、地骨皮笺地下根茎、鳞茎、块茎、块根等,挖取时要保持完整,避免损伤而影响药材质量。
2.树皮类药材的采收
多在春夏之交、植物生长旺盛时期,树液流动最快时采剥。因这时树皮内汁液充足,有效成分含量最高,且易剥离,树皮完整。如杜仲、厚朴、黄柏、肉桂等。
采收方法:可采用环状剥皮、条状剥皮或砍树剥皮等方法剥取。
3.花类药材的采收
采摘季节性较强,要求较严格。一般应于花蕾初放或含苞待放时,选晴天采摘。采摘过早气味不足;过迟则花瓣已散落,破碎后难以收集。如金银花、辛夷、槐花、月季花等。但菊花和花粉类药材则要在花盛开时采集,如薄黄、松花粉等;而红花、西红花等则应在花冠变红时采收。
采收方法:一般采用摘取。对花期较长、花朵陆续开放的药用植物,还必须分期分批采摘,以保证药材的质量和产量。
4.全草类药材的采收
一般多在枝叶生长茂盛和初花期收割,如荆芥、穿心连、藿香等;但薄荷、青蒿等要在花尚未形成前采取;马鞭草等则以花完全开放后采收为好;茵陈应在早春幼苗期采收,如过了采收季节就成为蒿,就失去了药用价值。
采收方法:采用割取。
5.叶类药材的采收
宜在药用植物的叶片生长最旺盛、色青浓绿、花未开放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如大青叶等。一旦开了花或结了果,则叶肉内贮藏的有机和无机物质、就向花、果转移,影响药材质量。但少数种类,如桑叶等须经秋霜打后再采收。
采收方法:摘取或割取。
6.果实及种子类药材的采收
多数种类在果实完全成熟,还要经秋霜打后采摘,如山茱萸;、川楝子等;有少数种类要在果实尚未成熟,幼果时采收,如青皮、枳实、乌梅等。种子类药材要在种子充分成熟、籽粒饱满时采收,如决明子、补骨脂、续随子、大蓟等。果实成熟期不一致的种类,要随熟随采。过早,肉薄产量低;过迟,肉松泡,质量差。多叶浆果,如枸杞子、山茱萸等到采摘后应避免挤压,少翻动,以免碰伤,影响药材质量。成熟期不一致的种子,应于种子将要成熟时,分批摘取,然后晒干脱粒收集种子。过迟,则种子容易散落,难以休集,如补骨脂、续随子等。
采收方法:摘取或割取。
二、中草药产地初加工
各类药材采收后,必须在产地就地进行初步加工,可防止药材霉烂变质,便于分级、药用与炮制,有利贮藏与调运。常用的初加工方法有:
1.根及地下茎类药材的加工
挖取根及地下茎后,要除去泥土、须根和残留枝叶。然后,进行分级、清洗、刮皮或切片。对于质坚难于干燥的粗大根茎,应趁鲜切片,再行干燥,如丹参、葛根、玄参等;对于干后难以去拴皮的药材,应趁鲜去栓皮,如桔梗、半夏、芍药、丹皮等;有些药材要先进行蒸煮,然后再晒干,如天麻、玉竹、黄精、何首乌等,对一些肉质、含水量大的块根、鳞茎等药材,如百部、天冬、麦冬、薤白等,应先用沸水略烫一下,再行切片干燥,有些种类的药材还需要反复进行“发汗”(即回潮),才能完全干燥,如玄参、丹皮、白芍等。
2.果实类药材的加工
一般果实采收后可直接晒干。对一些果实较大、不易干透的药材,如宣木瓜、酸橙、佛手等,应先切片后再晒干;以果肉或果皮入药的中药材,如山茱萸、陈皮、栝楼等,应先除去果核或剥皮、去瓤,然后晒干。此外,还有少数药材需要烘烤烟熏后再供药用,如乌梅等。
3.种子类药材的加工
成熟果实采收后,大多数可直接晒干、脱粒,有些则要去果皮或种皮,如薏苡、决明子等。还有些种类的药材要打碎果核,取出种仁供药用,如杏仁、桃仁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