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战牧原产能提升至6200万头温氏18亿备战更大的风险即将到来
最新!牧原重磅宣布上调今年生猪产能至6100-6200万头!至此,已经可以确定四大猪企今年就能出栏生猪1亿头以上!但更大的风险,是牧原宣布的另一则消息,它预兆着更激烈的竞争、更残酷的周期即将到来,温氏也强势布局,猪市行情究竟会走向何方......
牧原突然宣布
一石激起千层浪!
12月5日晚,牧原突然宣布“公司将2022年生猪预计出栏量区间调为6100万头-6200万头,高于此前在2021年度报告中披露的出栏量区间5000-5600万头。”
还记得一个月前,牧原公开表示,今年的总销量超过5600万头的目标是“大概率事件”,当时笔者就在文章中明确表示,牧原今年生猪销量最起码在6000万头!现如今,牧原果然明确表示产能会达到6100-6200万头!
那不禁要问,难道牧原还不如一个外人了解自己吗?只剩最后一个月了,他们全年能出栏多少头猪,难道还算不明白?
实际上,牧原非常明白自己的产能,但他们必须“揣着明白装糊涂”。第一是牧原对于“吹牛”已经敬而远之,尽量不让自己成为舆论漩涡的中心;第二是笔者个人认为,如果当时宣布这一产能数据,可能对养殖户形成恐慌心理,对猪市行情的影响比较大,12月的生猪供应量也不会有这么多。
不过相较于上述消息,牧原宣布的另一个消息更具“爆炸性”,因为它几乎是预告了新一场“猪周期危机”的到来!
最危险的行情
最危险的行情,往往只给出最微弱的信号。
牧原最新宣布的11月生产详情中,藏有玄机!
据牧原公告显示,公司当月销售生猪517.1万头(其中仔猪销售8.8万头),销售收入148.42亿元。其中向全资子公司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合计销售生猪73.9万头。11月份,公司商品猪销售均价23.33元/公斤,比10月份下降10.44%。
谁能想象,一个月出栏517万多头的猪企,竟然只出售仔猪8.8万头!差点连他们卖猪的零头都不到!要知道,就在短短6个月前,牧原一个月还要卖出仔猪128万头!
实际上,牧原减少仔猪销售不是从这个月开始的,他们从5到10月销售仔猪的数量分别是128万头、98.6万头、56.9万头、30.3万头、27.3万头、18.5万头。
更重要的是,当猪周期开始下行的时候,牧原一般会选择加大仔猪出栏量,比如他们2021年初就曾大量外售仔猪,神来之手帮牧原在2021年扭亏为盈!现如今猪价开始下行,并且很明显2023年猪价会更低,那为何牧原的仔猪销量却降到了冰点?
反常的背后,是危机的昭示。
设想一下,如果牧原每个月依旧外售100万头仔猪,那么一年下来就有约1000万头仔猪流到其他猪场!而这部分仔猪,最终养大的成本肯定高于牧原自养的15.5元成本。这意味着,生猪市场上将少了一大批“成本更高”的仔猪,而新增许多牧原的“低成本猪”。
与此同时,众多大猪企从2022年开始就大幅减少“外购育肥”,到2023年自繁自养的数量会大幅增加!那么将来生猪市场会更内卷,在猪周期的洗礼当中,低成本猪企得以存活,而高成本猪场会逐步被淘汰......
“最危险”的行情,正是建立在成本的不断降低之上。相信大家都感觉到,今年的“高猪价期”特别短,这是因为那些大猪企具备“低成本”优势,在猪价低谷期根本就没有去产能!但这是生猪产业“市场化”的必然过程,并且未来会越演越烈,猪市竞争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最新数据显示,10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高达4379万头,超出正常保有量6.8%!这意味着将多出3600万头猪冲击市场!牧原大幅减少外售的最大底气,就是“低成本”,也就是说牧原已经很有信心,无论明年、后年猪价行情如何变化,其都不会大幅亏损,甚至能保持较好的盈利状态。
只可惜,猪企打架,凡人遭殃......
寒冬来袭,战况持久
除牧原以外,温氏近期也宣布了一大动作——以最高不超过18亿,完成其创办以来最大手笔回购股票!
温氏表示,这笔回购将用于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这叫啥?这叫大战之前厉兵秣马!
温氏已然嗅到不同寻常的味道,现在可不是2020年末,整个行业都知道未来猪价不会太高,但温氏还是义无反顾的大增员工福利,就是为了激励军心,员工股份多了才会更用心,才能打好接下来“惨烈”的持久战!
仅据已公开数据显示,10大猪企2023年的出栏目标就高达1.51亿头,如果再加入正邦和金新农的实际出栏量,到时候的实际出栏量只会更接近1.6亿头!
单单从今年的行情来看,牧原、温氏、新希望的出栏目标均能达成。而正邦1-10月已累计销售生猪766.36万头,就算最后两个月再怎么因为动荡调整而导致出栏锐减,也会在800万头以上!
因此总的来看,四大猪企今年的出栏量也会在1.1亿头左右!而全国的生猪出栏量也才6-7亿头!
所以说,寒冬并不遥远,大猪企们一手降低成本、一手扩张市场,未来对大量高成本的养殖场是降维打击!最危险的行情,不是阶段性有多低,而是长期都不高!短跑拼的是力气,长跑拼的是命!
但反过来看,中国养猪业也必然在高度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如果来到猪价逐渐稳定的时代,也许散养户们还能如“雨后春笋”般再次萌发。况且,相当一部分养殖场户已经明白,养猪靠的是“长期利益”,也已经开始想办法提升养殖成绩、降低综合成本,以应对来年的寒冬。
冬天来了,春天还远不远呢......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