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上市猪企2022年或出栏1亿头猪规模场挤压下散户路在何方

最近一则“规模场2025年市场占有率可能达到30-40%甚至更高”的消息引发热议。

的确,近些年来规模场的市场占比正不断提高。尤其2018年非瘟进入我国以来,上市猪企出栏增速明显加快。规模场出栏增速加快,市场占比逐年提高

据统计,2018年-2021年,全国前10家上市猪企出栏总量从4699.58万头增长到了9336.46万头,直接翻了近一倍。

2022年,这种产能增长的趋势仍在扩大。今年1-10月,前10家上市猪企的出栏总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到年底出栏超1亿头猪几乎没有问题。而且随着业绩回暖,猪企的能繁母猪存栏也在增长。

据牧原股份透露,截至今年10月末,其能繁母猪存栏为270万头,相比9月增加了10.2万头。温氏股份则表示,截至9月末公司能繁母猪存栏为134万头,年末的存栏目标为140万头,还有6万头的增长空间。天邦食品能繁母猪存栏规划是达到40万头,9月其能繁母猪30万头,意味着还要增加10万头。

在如此增速下,可以确定的是,2023年猪企的生猪出栏量将继续增长,市场占比也将进一步提高。在全国每年消耗5500万吨猪肉这一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散户的生存空间将再度被挤压,而且面临的困境也凸显出来。规模化趋势下,散户生存困境凸显

从抗风险能力来看,散户因资金断裂而退出的风险更大。2018年以来的这轮猪周期,一大批散户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猪场关闭,而最终因为没有资金复养彻底退出行业。就拿2021年的下行周期来说,有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养猪持续亏损,中小规模的养殖场现金流压力巨大,华东部分地区散养户退出比例达到60%-7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规模场在深亏的情形下,2021年的出栏量仍然保持翻倍的态势,以牧原为例,2020年其出栏量1811.5万头,2021年则达到了4026.3万头,翻了近3倍!

从市场灵敏度来看,散户时常因信息不对称而盲目养殖。今年以来,官方对猪市进行了多轮调控,放储、约谈猪企、发布引导信息等措施都意在促使猪价回归合理区间。一般来说,规模猪企能更快了解到市场风向。而不少散养户因为信息不对称,对行情后知后觉,容易产生盲目跟风压栏的行为。此前部分养殖户压年底行情,压到如今的结果就是利润反而减少。

从补贴力度来看,散户因达不到门槛而较难获得扶持。我国的养殖补贴种类繁多,规模补贴、基础设施补贴、能繁母猪补贴、良种补贴、防疫补贴等等,这些补贴领取都有一定标准。散户时常因为规模够不到补贴门槛而与补贴失之交臂,相比之下,规模场获得扶持的机会就要大很多。

另外,因为规模场市场占比提升,散户的价格话语权也越来越弱。种种困境之下,散户该如何应对困局呢?散户如何应对困局?

除了老生常谈的控制成本、提高养殖技术等基本面之外,还可以从以下方面着力。

把握数据规律。笔者曾采访过一位养殖业老板,这位老板透露出自己利用疫苗、兽药、饲料产能等数据判断出未来某一节点的行情,从而去增减产能,达到效益最大化。同理,养猪业通过母猪、仔猪、饲料协会每月公布的饲料数据等等,大致了解未来行情,避免盲目跟风压栏或者补栏,可降低风险。

抱团取暖提升效率。如果说在数据、信息渠道方面不那么灵敏,那么建立渠道抱团取暖是明智选择。《“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也提出: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支持龙头企业与中小养殖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公司+农户”模式在市场发展多年,确有其存在的道理,散户可以背靠大企业进行养殖。目前业内也成立了不少联盟、养猪协会,大家抱团应对市场,可以提高养殖效率。

发展特色养殖。如果说养普通猪品种难突出重围,我国也有不少地方猪品种,比如福建槐猪、贵州小香猪、两广小花猪、青海八眉猪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于特色高品质猪肉接受度更好。养殖特色品种可以充分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一条赛道难做出花样,换条赛道也许会有更好的发展。

总而言之,未来规模场逐渐占到市场大头,散户过于分散,“夹缝中求生存”或为常态。不过,散户船小好调头、灵活性强、成本更可控的优势也会被放大。借用一位粉丝的评论来收尾:“只有干不好的企业,没有干不好的行业,就看你怎么养怎么卖,天无绝人之路。”养猪散户同样能养出一番天地。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