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跌破13元下跌是因为市场发生四个变化11月18日猪价
猪价系统显示,当前全国生猪均价为12.6元,具体到全国猪价,最高的为海南的12.9元,其次是浙江和上海的12.7元,随着全国最高价跌破13元,全国各地猪价已经全部进入“12元区间”。
国际发改委检测,由《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确定的猪价过度上涨一级预警区间调整为二级预警区间。
那是什么原因让10月24日还高达14.26元的生猪价格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就跌至现在的12.6元呢?主要是因为市场发生了“四个变化”。
变化一、市场需求虽有恢复,但预期中的消费高峰迟迟未来
随着温度的下降,南方腌腊利好的临近,猪肉的市场需求一直处于恢复当中,只是恢复之路并不那么顺畅,主要是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是因为不少地区处于疫情防控当中,餐饮等猪肉集中消费需求受到抑制。
二是因为近几年国内外复杂因素影响,经济发展不及往年,居民收入受到影响,居民在消费肉类是更倾向于鸡肉、鱼肉等相对便宜的肉类。
三是因为猪肉消费市场一直未从非瘟的影响中走出,部分家庭仍以消费牛羊肉等高端肉类为主。
变化二、市场生猪供应量增加
纵观2022年各个月份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可以发现,我国能繁母猪产能一直高于全国能繁母猪的保有量,5月份之后,母猪存栏量更是进一步提升,这就为全国生猪供应打好了稳定的基础。统计数据显示,6月之后我国新生仔猪数量持续增加。
但由于部分养殖户看好年末行情,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随之而来,这成了促涨9、10月份猪价的关键因素。而这也将本该在9、10月份出栏的生猪延后到数个月。近期猪价回落之后,养殖端出栏积极性明显提升,二次育肥也开始放量,导致现在出栏上市的生猪,不仅有二百五六十斤的标猪,还有三四百斤的大肥,使得市场生猪供应量明显增加。
从近期重点屠宰企业周度平均开工率环比上涨0.42%,达到22.82%也可以看出市场生猪供应量有所增加。
变化三、保供稳价措施持续显效
相比于往年,今年的生猪保供稳价措施格外得多,从开始的约谈养殖企业,到不断投放储备肉,9月份的储备肉投放量更是达到了单月历史新高。
即使猪价上涨已经从一级预警下降到了二级预警,11月16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依旧表示,发改委会密切关注生猪市场动态,继续择机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必要时还会进一步加大投放力度,也会指导各地投放地方储备。
这些保供稳价措施对猪价的持续回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变化四、腌腊启动滞后
每年的11月中下旬都是南方采购猪肉开启腌腊的季节,但今年因为南方温度偏高,目前西南各地温度依然在15℃左右,加上之前猪肉价格一度上涨到25元左右,使得腌腊启动滞后,其对猪价的提振也未及时兑现。后期猪价还能大涨吗?
最近在关注生猪养殖论坛时发现,有养殖户依旧看好后市。
有猪友发言称:“最近猪价高速下行,也是停止下行的前兆,很快就会止下而上。每年11月下旬都会开启上涨通道,希望之路就在眼前。”
其实对于后续价格笔者是持悲观态度的,腌腊只能保证接下来猪价不会深跌,但难以带动猪价的大涨。
要知道每年11月下旬猪价的上涨是腌腊利好带动的,而从当前猪肉消费恢复情况来看,疫情和高猪价对猪肉消费抑制作用明显,预计腌腊利好对猪价的带动力有限,更何况猪价还要面临“两大压力”,一个是生猪出栏体重攀升;另一个是猪价的持续下跌,不仅散养户出猪积极性提高,集团化猪场也在加快出栏节奏。
所以生猪价格并不具备持续大涨的基础。不过这并不影响养殖户赚钱,虽然相比年内高点猪价下跌了2元左右,导致头均盈利下降了两三百元,但现在养殖户出栏一头猪还是能赚800-1000元。
11月18日,华东、华北、东北、华中几个大区猪价以上涨为主,而西北、西南、华南以下跌为主。具体各地区价格参考下表数据: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