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肝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思路

  家禽肝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思路

  能引起家禽肝病的疾病因素,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霉菌毒素等。细菌性肝病包括弧菌(弯曲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等;病毒性肝病包括腺病毒、白血病病毒、戊型肝炎病毒、网状内皮增生病毒、马立克病毒等;寄生虫性肝病包括组织滴虫、住白细胞原虫等;中毒性肝病包括霉菌毒素中毒、药物中毒等。下面摘取几个常见因素进行展开。

  1、弧菌性肝病

  又称空肠弯曲杆菌病,该病以出血性、坏死性肝炎伴发脂肪浸润、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呈慢性经过为主要特征。各日龄的鸡群均可感染,多见于育成鸡和开产前后的鸡,一般为散发,而肉鸡一旦发病传染率很高。饲养管理不善、应激(气候突变、转群和注射疫苗)、球虫病、大肠杆菌病、鸡痘等都是本病发生的重要诱因。弧菌主要通过染菌粪便、水料等途径水平传播,然后经消化道感染。弧菌在雏鸡间有很强的横向传播能力,扩散极快,接触过的雏鸡大部分都会成为带菌者。本病有季节性特点,春夏秋三季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夏季。自然散养鸡的感染率更高。

  急性病鸡死前产蛋正常,营养状况良好,特点为纸壳色、黄褐色腹泻,一般无其他明显症状,猝死。慢性病鸡发病较慢,病程较长,与其他病原混感,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病鸡采食量下降、消瘦、精神不振、呆立迟钝,鸡冠苍白、鳞片状皱缩、有皮屑,腹部膨大有波动感,蛋壳质量差,产蛋率下降较快,排黄白绿色稀便,糊肛。剖检病死鸡可见腹腔血水,肝脏肿大质脆、星状坏死灶或出血斑或菜花样黄白色坏死区(特征性病变),肝破裂,肝被膜下有大小不一的血肿,肝被膜黄染,脾脏肿大、出血、坏死、易碎,肠粘膜脱落,肠道内有黏液、有灰色稀便,卵泡萎缩变形,心包积液,心肌褪色苍白变性,肾脏苍白、肿大、出血,胆囊肿胀,胆汁稀薄。注意与脂肪肝综合征、戊型肝炎、包涵体肝炎、白血病等的鉴别诊断。

  在弧菌性肝炎的防治方面,加强饲养管理、环境卫生,温湿度平稳,空气质量较好;全进全出,做好隔离消毒,切断传播媒介如飞鸟、昆虫等;饲喂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尽量避免各种应激,可添加维生素类或微生态制剂;日常杜绝霉菌及其毒素,像水线、料槽的管控,添加优质脱霉剂,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传贫、法氏囊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庆大霉素等敏感药物,也可用柴胡、白芍、枳实等中药治疗,疏肝解郁,健脾升阳,防止复发。选用肝胆颗粒、茵陈五苓散、龙胆泻肝汤、胆汁酸等,保肝利胆护肾,恢复肝脏功能,可适当延长疗程。

  2、腺病毒性肝病

  禽腺病毒是一种禽类常见的条件性病原,可感染多种禽类。腺病毒分为Ⅰ群、Ⅱ群和Ⅲ群三个群。其中,Ⅱ群禽腺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引起火鸡出血性肠炎、鸡大理石脾病等。Ⅲ群禽腺病毒引起减蛋综合征(EDS)。我国主要流行禽腺病毒I群(FAdV-Ⅰ),其部分血清型引起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HPS,又称安卡拉病)、包涵体肝炎(IBH)和肌胃糜烂(GE)。健康家禽常带毒不发病,但在某些条件(IBDV、CIAV等免疫抑制病、应激)下作为原发性病原或条件性病原,引发多种禽病综合征。

  FAdV-Ⅰ为腺病毒科腺病毒属、无囊膜、呈20面体对称结构的DNA病毒。禽腺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耐酸耐热,碘制剂、戊二醛、甲醛、次氯酸钠可灭活病毒。FAdV-Ⅰ分为A、B、C、D、E 5个种和12个血清型。血清型E8b和D11型之间有一定的交叉保护性,但大部分血清型之间几乎无交叉保护性。C4型引起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安卡拉病);各血清型都能引起包涵体肝炎,但主要是血清E8a、E8b和D11型;A1、E8a和E8b型能引起禽肌胃糜烂。流调数据显示,C4型、D11型、E8a型、E8b型是I亚群禽腺病毒的优势血清型,其中又以C4型检出率较高,并且这些血清型对蛋鸡、白鸡、国鸡等均具有感染性。另外,其他血清型的检出率也出现升高迹象。

  包涵体肝炎主要引起肝细胞核内包涵体,肝脏肿大,边缘钝圆,呈淡褐色或黄色,质脆易碎,表面有出血点(斑),个别可见肝脏有大小不一的坏死灶,脾脏、肾脏肿大,呈浅黄色。3-10周龄的肉鸡多发,多于发病后3-5天死亡,发病率25-100%,死亡率30-40%,病程一般为10-14天。

  心包积液综合征的剖检病变主要为心包腔内有黄色清亮水样或胶冻样液体,心肌柔软,有坏死点;肝脏肿大、质脆易碎、有坏死灶;脾脏肿大;肺水肿、充血等。该病潜伏期较短,一般少于2天,3-5周龄鸡突然死亡,死亡率可达80%,持续1周左右,以后死亡数量开始减少,病程9-15天。

  禽腺病毒的综合防控措施:

  (1)加强通风、保温等饲养管理,保证鸡舍内小气候舒适,降低鸡群密度,减少鸡群应激。

  (2)添加微量元素、Vb、Vc、鱼肝油等,禁喂霉变饲料,提高鸡群免疫力和抗病力。

  (3)重视生物安全工作,不同日龄鸡分开饲养,管控好人流、车流(拉粪车等)、物流,采取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

  (4)降低人工授精引发的垂直传播几率。

  (5)做好鸡舍卫生消毒工作(醛类、碘制剂),及早清粪,降低环境中病毒载量。

  (6)引种时要加强检测,隔离观察,淘汰阳性鸡。

  (7)防范活疫苗中外源病毒(如腺病毒)的污染。

  (8)做好IBDV、CIAV等疾病的免疫预防工作,可减少感染发病。

  (9)制订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据流调结果,选用匹配当地的疫苗毒株血清型,生产工艺上选择细胞悬浮培养全病毒苗或组织苗。

  (10)治疗方案:鸡群确诊感染后,使用对型禽腺病毒高免卵黄抗体/血清紧急注射,一般每斤体重不低于1mL,投服黄芪多糖等抗病毒药品。并在注射卵黄抗体后5-7天,及时注射腺病毒的灭活油苗。如果继发细菌感染,可配合敏感抗生素治疗。

  3、戊型肝炎性肝病

  戊型肝炎又叫肝炎-脾脏肿大综合征,在我国已经存在了很多年,据说戊肝病毒最早是引种进入国内的。研究表明,戊肝病毒可能属于条件致病性病原,健康动物存在带毒不发病的情况,很多发病都属于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等。致病性禽戊肝病毒(HEV)能引起蛋(种)鸡、肉(种)鸡、黄鸡发生肝炎、肝脾肿大、肝脏淀粉样变、降蛋、高死淘率,病毒除了在肝脏、脾脏复制外,也在肠道存在。戊型肝炎病毒分为基因Ⅰ、Ⅱ、Ⅲ、Ⅳ、Ⅴ型,某些型属于人兽共患病。HEV以水平传播(粪-口途径)为主,感染鸡的粪便是病毒的传染源;母鸡感染HEV可发生垂直传播。

  感染鸡群产小蛋、蛋壳薄、颜色淡,但鸡蛋的内在质量、受精率和孵化率未受影响,病鸡精神不佳,鸡冠和肉髯苍白萎缩,消瘦。剖检可见肝脏肿大、变脆,有色斑和红色、黄色或黄褐色病灶,被膜下有血肿或血凝块,腹部有红色液体,脾脏肿大,或有白色病灶,卵巢萎缩退化。

  禽戊型肝炎的防控措施:

  (1)加强引种监测,从净化好的种鸡场引种,防止垂直传播。

  (2)加强饲养管理,通风、保温、湿度控制等。

  (3)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减负,选择优质疫苗(内毒素、杂蛋白低),特别是细菌灭活苗(如鼻炎)更要慎重,可选鼻炎水苗。

  (4)避免一切应激因素,如免疫、转群、加光、加料等,做好处置。

  (5)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尽量减少病毒传播机会,加强消毒,特别是带鸡消毒,碘制剂和戊二醛制剂交替使用较好。

  (6)控制好免疫抑制性疾病(如霉菌毒素),能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7)选用保肝护肾、增强免疫力的保健药物,多维多矿、微生态制剂、中兽药、胆汁酸等具有一定的效果。

  (8)避免药物滥用,尤其损害肝肾的药物,如磺胺药等。

  4、霉菌毒素性肝病

  霉菌毒素是霉菌分泌出来的二级代谢产物。目前发现的霉菌毒素约有300多种。按照产生的不同阶段,霉菌毒素可以分为田间毒素(呕吐毒素、T-2毒素、烟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和储藏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素等)。霉菌毒素对家禽危害的大小,取决于饲料受污染的程度、毒素种类和浓度以及家禽日龄等。

  霉菌毒素在养殖端的污染情况十分严峻。数据显示,饲料和原料中霉菌毒素的检出率高达97%以上,饲料中两种以上霉菌毒素共存的比例超过60%。霉菌毒素的协同效应挑战着单一毒素标准的限值,单一毒素无需超标,一些临床症状就已经出现,对免疫抑制和生产性能的影响更严重。霉菌毒素有体内蓄积效应,即使不超标,长期在体内累积,一样造成严重伤害。

  霉菌毒素可引起免疫抑制、繁殖障碍、肝胆损伤、肝肾毒性、消化道损伤、基因突变等。主要表现为鸡冠苍白、倒冠、羽毛生长不良、顽固性腹泻、吐水、采食速度慢、过料、饲料转化率降低、降蛋、蛋壳质量下降、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等,以及口腔溃疡、食道炎、嗉囊炎、腺胃肿胀、腺胃乳头出血、肌胃角质糜烂溃疡出血、脂肪肝、肠粘膜坏死脱落出血、肾脏尿酸盐沉积、腹水、神经紊乱等。在对肝脏的危害方面,可导致肝脏多灶性增生、肝细胞坏死,肿大似橡皮肝,质脆易碎,应激情况下易肝破裂出血。霉菌毒素引起免疫抑制,可导致疫苗抗体不达标,鸡群免疫力低、抵抗力差,易感染发病,增加经济损失。

  霉菌毒素的管控措施:

  (1)使用优质的脱霉解霉剂,包括粘土吸附类(如蒙脱石)、酵母细胞壁类、酶制剂类(葡萄糖氧化酶)和中草药类,而且复合制剂效果更好。但是,脱霉剂并不能解决霉菌毒素导致的所有问题,需要综合防控。

  (2)添加硫酸铜溶液(0.075%),连用2天。

  (3)严格控制饲料和原料质量,玉米的含水量要在14%以下,在原料储存和饲料加工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湿度,严防霉变;料塔中不储存太多饲料,防止二次霉变;做好料塔、料车、行车的清理、清空工作;不可一次喂料太多,多匀料,每天净槽;科学合理使用新玉米。

  (4)检查水乳头漏水情况,防止漏水到料槽中,造成霉变结块;水线浸泡冲洗,管控水线霉菌和生物膜。

  (5)舍内湿度不可太高,特别是高温高湿季节。

  (6)加强环境消毒,降低细菌感染水平,解决内毒素问题。

  (7)改善饲养管理,及时清粪,杜绝病原传播,缓解各类应激因素。

  (8)种鸡霉菌的管控,防范垂直传播。

  (9)添加保肝利胆类中药、维生素、胆汁酸等,缓解肝脏负担。

  来源:华南农大生物,作者:李小庆,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