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三变
编者按 讲好一个故事,能够传播正能量、带来大流量。即日起,《大众日报·日照新闻》推出《日照好故事》专栏,记者将深入基层一线,采访发生在企业、百姓身边的新鲜事,记录时代精彩变迁,见证日照美丽蝶变。
□ 本报记者 丁兆霞 吴宝书
深秋时节,芹菜进入热销季。
然而,同是芹菜,价格却有云泥之别。市场上,有的芹菜卖一块钱一斤,而注册了“东石良”商标的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东石梁头村的空心芹,却卖到每斤两元仍供不应求,一盒两斤重的“芹黄”,更是卖到了58元的“天价”。预计明年春节前,价格还会飙升。
“东石良”芹菜,身价何以高?答案在东石梁头村芹菜产业的三次变革中。
10月28日,位于东石梁头村的一座联体式温室大棚内,翠绿的芹菜已齐刷刷地长到了近一米高,十几位村民正忙着收割打捆。
“早在清光绪年间,我们村就种芹菜了。”村民们自豪地介绍,村里的黄泥地和地下水特别适合芹菜生长,种出来的芹菜纤维少、叶柄脆、口感好。20世纪90年代,有了简易的小型芹菜棚后,秋冬季节,东石梁头村几乎家家户户种芹菜。
发展总会伴随着问题,一家一户种植,产量低、不具规模化,散而乱、没有行业标准,一度让东石梁头村的芹菜遭遇了“成长中的烦恼”:芹菜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受市场影响较大。
发展中的问题就在发展中解决。
2020年,利用扶贫产业资金及配套资金600余万元,东石梁头村建起了连栋温室大棚3座29500平方米。2021年,又争取资金1844万元,建了30座椭圆形保温大棚、1座玻璃智能温室、2座蔬菜加工及仓储冷冻厂房。
在东港区委组织部指导下,东石梁头村党支部领办成立了日照市东港区悠然蔬菜专业合作社,采用“集体占股42%,吸引党员和民间资本融合”的方式,对大棚芹菜进行运营。
这些高标准大棚,不仅以每年约129万元的收益,让东港区涛雒、西湖和南湖3个镇193个村的4374人受益,而且大大提升了东石梁头村芹菜的产量和质量。
“一年种两茬,统一栽培、统一管理,年产量150万吨—200万吨。最近这几天平均一天卖五六千斤,再过十几天,每天销量可在1.2万斤左右。”东石梁头村党支部书记丁磊介绍,为改善芹菜的品质,合作社引进了青岛马家沟芹菜良种,与本地芹菜开展杂交试验,培育的空心芹新品种不仅抗倒伏能力强,亩产提高了30%,而且脆嫩无丝、味道清甜。
从一家一户无标准分散种植,到设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东石梁头村芹菜产业由此完成了第一次变革。
“芹香”也怕巷子深。芹菜品质逐渐稳定后,如何把东石梁头村芹菜的名声更响亮地打出去,成为东石梁头村面临的新问题。
注册“东石良”商标,连续举办四届“芹菜文化节”,获得“市级农业(芹菜)产业园”“市级示范合作社”“无公害农产品”与“农产品地理标志”等资质认证。几年来,东石梁头村芹菜一步步告别“草根”,走向“品牌化”,芹菜产业也得到了二次升级。
芹菜的价值能否再挖掘?
通过公司化运营,对蔬菜进行初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发专用小程序,引导消费者网上下单,实现同城配送。同时,利用电商平台、对接或培养直播团队,通过网络直播带货,叫响“东石良”芹菜品牌;发挥涛雒镇天台山旅游景区等旅游资源优势,引导游客进行园区观光、采摘,实现农旅融合……在外出考察学习后,合作社有了一个芹菜产业三产融合发展的构想。
构想一点一点变为现实。引进日照佳迪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共同建设了鲜食汇(山东)净菜生产加工基地;借助全省数字乡村试点镇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的“悠然电商”平台已试运营;争引东港农发集团等国有资本进驻,以东石梁头村空心芹为引领,结合草莓、圣女果、黄瓜、西红柿等采摘,开发生态农业观光采摘板块……从传统散户种植的1.0模式,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抱团发展的2.0模式,现如今,东石梁头村芹菜产业又迈入了多元融合发展的3.0阶段。
一棵芹菜,也有了更多面的呈现方式。在鲜食汇(山东)净菜生产加工基地,经过挑选、洗涤、沥干、切分等步骤后,会分门别类成为芹菜芯、芹菜段、芹菜叶、芹菜粉等,随后进入市场、商超或食堂,有的用于清炒,有的用于凉拌,有的做成了饺子馅。
从毛菜到净菜以及以后的预制菜、冻干菜,这是东石梁头村对芹菜实行第三次变革的结果。来源:大众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ahhfxmt@foxmail.com
{{item.content}}